七夕节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节的简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的由来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叫牛郎自立门户。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从古代典籍的记载看,民间认为织女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在七月七日晚间,向织女乞求智巧,可以除去笨拙,变得眼明手巧,故亦称为“乞巧节”;又因为参与乞巧活动的大多为闺阁妇女,因此又叫“女儿节”。是日妇女多在庭院聚会,穿新衣、拜双星(即牛郎星和织女星)、摆香案、供果品,穿针引线、搭接彩缕,进行各项乞巧活动。

七夕的习俗

乞巧(七夕)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七夕情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传在这天的晚上是牛郎和织女的相会之时。七夕节在各个地方都有一些民俗活动,一起看看七夕节习俗在全国各个地方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七夕节习俗

  1、广东——七娘会
  在广东,最重视七夕节的是清代、民国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女儿们在七夕夜要尽情梳妆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头发,然后换上锦绸裙袄、旗袍,头上梳发髻,戴上白兰、素馨等花饰;再画眉、抹脂粉、点绛唇、额上印花;用凤仙花汁染指甲。

  2、湖南、浙江——妇女洗发、接露水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3、绍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4、台湾——拜“床母”
  台湾七夕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

  5、广西——七夕储水
  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6、山东——种巧菜作巧花
  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七夕节是情人之间的节日,不过在这一天,还可以向自己喜欢的对象表白,在中国各地,七夕节都很热闹,而且有很多的活动和节目。

七夕节的诗词

《诗经·小雅·大东》(西周)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不以服箱。

  七夕(汉)佚名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夜女歌(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南北朝)谢惠连
  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栊。
  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
  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
  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
  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
  倾河易回斡,欵情难久悰。
  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
  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沉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
  迢迢牵牛星(南北朝)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穿针(南北朝)柳恽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长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诗(唐)赵璜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七夕(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随心日志

日干支推算方法

2019-7-23 22:50:09

面相

面相十二宫分布

2019-7-18 11:55:38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