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数是什么?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术数,也写作数术,是中华古代神秘文化的主干内容。数术的特征是以数行方术;基础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太玄甲子数等。“术”,指方术;”数”,指气数、数理;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

有些人认为术数是道家之术,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道家始祖老子,出生于约公元前五百年,而传统认为西周作品《尚书·洪范》记述了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于箕子关于五行的对话:“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再者,一些术数重要门类如六壬等,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阴阳五行是远古时期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起始远早于道家。道家奉行阴阳五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就以阴阳八卦图为标志。

阴阳家盛行于战国末期到出汉初,一般认为源于道家,其奉行阴阳五行,创始人相传为战国齐人邹衍。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其云:“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其子司马迁《史记》中称阴阳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

在儒释道三者中,儒家,佛教都没有运用和发展阴阳五行学说。孔子《论语》云:“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就是不谈关于怪异,勇力,变乱,鬼神等事情,以致儒家更多从义理方面研究《周易》。佛教作为公元前二年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更不研究阴阳五行。


有些人认为,术数能进行预测,与特异功能类似。还有些人认为,术数能与神秘的未知世界打交道,是巫术。实际上这是因为人们对术数不了解,对未知的事物感到神秘。先秦《世本》云:“巫彭作医”“巫彭作巫”,一些古人对于医,巫甚至术数不太区分,但本质是不同的。

术数不是特异功能,不是神秘莫测的。它有自己的基本原理,有严格的规则,需要慎密的推理,是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的有几千年历史的专业技术。相反,如果不是基于术数的基本原理而能预测未来,是特异功能,是没有根据,不值一提的。

古人对术数进行了非常细致深入的研究,给后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知识体系。深入的研究术数理论可以发现,以基本原理和规则为基础的术数推理是最贴近现实的。


有人说“术数本身以迷信为基础”,这是不对的。一方面,迷信就是鬼神,是不可知的,这在于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迷信是迷惘的信服,这在于人们的态度。

关于“迷信就是鬼神”。术数有着自己的理论系统,之所以谈到鬼神,是因为其运用生克关系建立了神煞系统来辅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实践。但这些神煞仅是概念而非鬼神,与一些宗教中有个性情感的鬼神更是千差万别。

关于“迷惘的信服”,这不在于术数本身而在于人。理论上,人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迷信的可能,即使在科学领域也存在科学迷信。《汉书》云:“妖由人兴。人失常则妖,人无衅焉,妖不自作。”

之所以认为术数是迷信,是对其不了解。但妄说不了解的东西是迷信是很可笑的,如同不了解航天科技就说登月的人是鬼怪等。说术数是迷信,同时也因为有些人装神弄鬼。


一谈到术数,人们就与《周易》相联系,认为其源于《周易》,甚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说:“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

实际上,术数阴阳五行为主题,而《周易》谈论阴阳八卦,虽然两者都有谈论阴阳,但本质不同。


《周易》是现存最古老的卜筮经典,相传是周文王在伏羲氏创立的八卦基础上总结编写的,一般认为成于殷末周初,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古代政治家,军事家,学问家必修之术。

同时,《周易》有三个基本且非常重要的特点,被后世推崇,即1、简易,即将世间万物于人事归纳为极简单的道理;2、变易,认为事物是永远变化的,也就是说,世间万物没有不变的;3、不易,认为在一切变化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特性。汉代《易纬·乾凿度》云:“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东汉郑玄注云:“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起源非常久远,在《尚书》中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尚书·甘誓》云:“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五行生克的观点在战国时期已成熟,在秦汉时期对当时社会影响广泛而强烈。


远古时期,《周易》与五行是并行的两套理论。《周易》很少谈论五行,提到天干地支的次数也不多,如“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帝乙归妹”等,而有完整五行思想的战国时期巨著《黄帝内经》对八卦只字不提。但是,五行及干支在当时是常识,早如夏代的盘庚,武丁等先王名字中就运用了天干,而编写《黄帝内经》时《周易》已经有近千年历史。可以想象,《周易》的编撰者知道干支,《黄帝内经》的编撰者知道《周易》,但都没有把两者联系起来。

深入研究发现,相比五行而言,《周易》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类似五行的事物之间生克关系,尽管其有乾坤为父母,生出长男女,中男女,少男女,有“生”的概念,但没有“克”的关系。因此,作为一种宏观的研究事物关系的理论就有缺陷,古代西方的四元素论也没有建立生克关系。这些遗憾也可以说是必然,因为生克关系之存在与五行系统,不联系五行,八卦间的生克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这应该就是《黄帝内经》不提八卦的原因,因为以五行学说为基础的模型是最完美的,以此来研究天之阴阳,地之阴阳,人之阴阳已足够了,没有必要在引入八卦。

自秦汉起,人们对八卦赋予了五行属性,这在最初的《周易》中是没有的。

后世把术数统称为易的原因主要是:1、《周易》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2、有三圣,即伏羲氏,文王和孔子的参与,被儒道奉若圭臬;3、《周易》中的阴阳概念在五行学说中也是基础;4、远古时期没有可与《周易》媲美的关于五行的简单广泛流行的书籍;5、一些术数门类与《周易》紧密关联等。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古老的完整记载并充分运用五行学说的书籍,对五行有非常精辟的阐释,但后世更多认为它是医学书籍。现在把阴阳五行,《周易》等统称为“易学”只是称呼问题。本质上,术数以阴阳五行为基础,《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摘自《中国古代术数基础理论》

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最重时差

2019-7-25 21:42:23

茶文化

茶道渊源与讲究

2019-9-23 17:09:57

搜索